为激发师生对材料结构电子显微学表征的研究兴趣,分析测试中心邀请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王立华教授、郑坤教授来中心讲授相关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2023年5月23日(下周二)上午9:00-12:00
地点:将军路校区航天材料楼D10-B237会议室
讲座一:纳米结构金属变形机制的原位原子尺度研究
主讲人:王立华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
报告摘要:材料力学性能与其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的原子机理直接相关。在原子层次认知材料弹塑性变形过程的原子机理,是其力学性能优化的基础。透射电镜具有原子分辨率,然而常规的原位力学实验技术空间分辨率往往只有纳米尺度。本报告介绍团队原创的原子分辨的材料弹塑性力学行为研究方法。并介绍利用该方法研究尺寸,界面对金属弹性极限及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在原子层次研究多晶以及孪晶结构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研究晶界,位错在外力作用下的演变机制;揭示晶界结构,晶粒尺寸对多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机制以及弹塑性能的影响。
附:王立华个人简介
王立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家优青、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要从事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原子尺度下材料力学行为的原位实验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Phys. Rev. Lett. 2篇,Nat. Commun. 6篇,Adv. Mater. 2篇,Nano Lett. 4篇,Acta Mater. 4篇,ACS Nano 4篇等。现Nat. Commun.,Nano Lett.,Acta Mater.,Scripta Mater.,Mater. Res. Lett., Mater. Sci. China, J. Mater. Sci. Technol.等20余种期刊审稿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总经费3000余万。
讲座二:能源催化材料微结构与性能相关联的显微学研究
主讲人:郑坤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副主任/教授
报告摘要:材料的性能一方面由其本身结构(包括晶体结构、缺陷结构)决定,另一方面也与其所受的外场影响;外场的加载可能会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尤其是缺陷结构,可能更易于发生变化。一些缺陷如异质结界面、晶界、位错、空位等,其特征尺寸降至纳米甚至埃尺度。尽管它们如此微小,但对性能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原子尺度上实现缺陷形态及它们在外场作用下的结构演化与性能(变化)间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报告简单介绍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基本原理、基于透射电镜原位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我们课题组结合(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与外场(应力场、热场、光等)技术开展的一些研究进展。
附:郑坤个人简介
郑坤,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材料结构电子显微学表征方向的研究,从微观甚至原子尺度理解材料结构与宏观特性的关联,阐明其内在的物理机理。曾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5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全国高等院校十大科技进展。以第一/通讯在Nature Energy,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重要SCI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审稿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