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浙江大学余倩教授应邀来分析测试中心开展学术交流

时间:2024-05-08来源:分析测试中心点击:219

57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余倩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30余名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讲座以“合金元素作用下的位错-溶质非弹性交互作用与材料强塑性”为主题。余倩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材料强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她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详细解读了多尺度、原位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以及三维显微结构断层成像等分析测试方法在材料位错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听众对结构材料中的缺陷结构、缺陷运动和材料性能的关联性的研究兴趣,也使大家对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余倩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位错核心与其他晶体缺陷结构间的非弹性交互作用是材料强塑性改变的重要因素。她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析测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加精确、高效的数据支持,也因此揭示了复杂合金中存在纳米尺度成分涨落的现象,帮助研究人员基于元素特殊扩散行为的非经典形核相变机理,制造新奇表界面结构,调控位错行为,显著提高材料强塑性。同时,她也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事业。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许多师生表示,余倩教授的讲座不仅让他们了解到了材料强化领域的最新进展,也激发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他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讲座,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本次讲座是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未来,中心将继续举办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分析测试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

 

余倩简介: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一直致力于运用和发展多尺度、三维微结构表征,以及原位电子显微镜下的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结构材料中的缺陷结构、缺陷运动和材料性能的关联性,探索材料性能优化的机制和方法,在多种重要金属材料体系中提出了材料强化新机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Elesvier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等。现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科技部青年97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担任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MetalmatMicrostructures期刊副主编,《金属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编委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并多次担任了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年会MRSTMS分会以及Nature Conference 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r Materials组办工作。


分享: